2024-08-17

「菲」常好吃──菲律賓家鄉菜

小記者烏魚子
攝影師戴婷郁
 雨的氣息尚在,度過夕陽伴的長長車程,耕莘宿舍外懸掛的裝飾燈球映入,在片片都是田野裡格外惹眼。小作家烏梅湯和我迫不急待跳下車──童玩節倒數的日子裡,輪到我們體驗「家鄉菜」活動了! 

 臺灣主廚變魔術般從廚房端出一盤又一盤佳餚,我和烏梅湯不斷繞著桌子兜圈,壓抑想立刻拿起刀叉大快朵頤的衝動。婷郁姐姐、荷芳姐姐也來了,見我倆虎視眈眈盯著桌上菜餚,以掠食者瞄準獵物的姿態要撲上去似,趕緊領著我們移動到一邊。

 我們走進一個小廚房,兩位菲律賓來賓正準備道地菜餚。烏梅湯餓到挺不直腰桿了,我於是開口詢問短髮齊肩的女士,「能否讓他先拿顆蛋吃」,女士和身旁的先生都親切表示沒問題。

 「Adoba」──我看見盤中的食物──鐵盤中間醃入味的肉品看來十分下飯,周圍則排列著水煮蛋。他們向我解釋那是一種叫 Chicken Adoba 的菲律賓佳餚。源於西班牙語的「Adobar」,一種烹調方式,意思是把東西浸泡在滷汁,加入香料,用醬油和醋醃製豬、雞肉,早期菲律賓沒有冰箱,氣候炎熱,肉類很難保存,人們「Adoba」以延長肉品保存。這次的料理用雞肉煮成,因考量同期舍友中有因宗教信仰不能吃豬的夥伴,特地做了這道料理,讓大家能品嘗來自菲國的道地美食。

 現場正準備的是另道豬肉料理──「Sinigang」──很大的一鍋湯,再過十分鐘端上桌後,原本正彩排表演的菲國舞團團員,將會情不自禁靠到桌邊,墊起腳尖、打開鍋蓋,聞到熟悉的家鄉味,忍不住上揚嘴角,滿意地點點頭,再次敬業地回到場中彩排待會兒的演出。

 「你們的職業是廚師嗎?」看著湯我好奇地詢問。煮菜的兩人笑著搖了搖頭。女士表示她是一所國中的校長,身旁忙碌的則是學校護理師。我不免發出驚嘆,身為校長和護理師,他們的手藝也未免太好了。他們接著表示團隊裡有部分是他們的學生,其他則是高中生,以及零星幾位大學生。

 隨著其他來賓到場,我們滿心期待的環節來了──開動!大家拿著餐盤在多道菜餚間穿梭,選擇自己要品嘗的菜品。選擇困難症犯了的我,決定照著護理師剛剛的指示,用最道地的菲國美食喚醒味蕾。

 在盤子盛上白飯,徑直走到大湯鍋面前;護理師看見我端著白飯到來,對我豎起大拇指,盛上滿滿一碗湯。前面採訪時,他們提到最能代表菲律賓味的,就是「Sinigang」這道菜,菲國人會煮這鍋料多味足的湯品,配上滿滿白飯做為一餐,裡頭有肉品、蔬菜各式食材,一鍋就可以涵蓋美味與營養。


 
 說起白飯,兩位「大廚」表示,對菲律賓人民而言,「Rice is life!」(飯就是生命!)。我看見菲國朋友的盤子裡,全都是滿滿的飯,在菲律賓,連早餐也是以飯為主食,麵包或麵只是配菜。

 我們六人坐成一桌,盤子裡盛滿佳餚。大家餓壞了,無須言語,拿起餐具直接開動。先品嘗一口湯裡閃著光的豬肉,咬下,油花在嘴裡迸發後直接融化;選其開胃是正確的決定,酸酸鹹鹹的濃郁滋味讓我不自覺多扒了兩口飯,也讓肚子不再鼓譟。但對婷郁姐姐來說,那似乎太酸了,我看著她酸到整張臉皺起,還不禁笑出。

 這時傳來清新空靈的樂音,我邊咀嚼著同樣下飯的醃製雞肉,一邊轉身。在童玩園區內沒機會欣賞他們的表演,因此很慶幸能在餐廳裡的「搖滾區」一睹精采演出。開飯前我和一位同齡的團員 J.M. 聊過,他說著一口流利英語,笑著解釋他們的團員很喜歡拍照,所以剛剛才有人把意外闖進鏡頭的我拉開。我感到有些愧疚,但他似乎比我更加抱歉,不斷跟我道歉,我搖頭表示沒關係。身穿藍色格子表演服飾的他親切介紹等等要表演的樂器,是種叫 Angklung (安克隆)的東南亞傳統樂器,由竹子製成,每個不同大小的安克隆只能發出一個音,團員必須默契配合,才有辦法演奏完整旋律。

 正當我繼續享用香噴噴、熱騰騰的酸湯時,歡快的音樂響起,身著五顏六色服飾的表演者隨之起舞。最令我驚嘆的舞蹈演出是兩位身著水藍色連身裙的姐姐,頭頂著一個、手拿兩個杯子隨旋律舞動,節奏漸快,他們旋轉得更快了,裙襬像朵盛開的花,但不論怎麼轉,頭上和手中的飲料都不會灑出一滴。表演者畫著精緻妝容,比妝容更亮眼的是他們從容不迫的笑,一曲舞畢,餐廳爆發如雷掌聲與讚嘆。




 我的晚餐是以菲國甜點「Palitaw」作結,吃起來像塊甜甜的麻糬,不過上面多層椰子粉的淡淡香甜。最後的表演,他們熱情伸手邀約台下觀眾同樂,不同國籍、膚色,甚至連溝通都需用手機翻譯的我們,在歡快的旋律中手牽手,把餐廳當成舞台,圍成一大圈,聽著音樂時而綻放、時而聚攏。

 菲國的菜餚跟他們一樣,熱情濃郁,永遠洋溢著滿滿幸福感,讓人倍感親切。舞蹈結束,餘韻尚存,他們燦爛如雨後的暖陽,我想起到耕莘宿舍前,雨天裡折射一道彩虹,橫跨冬山河。我們沉浸菲式氣氛中,非常快樂,儘管最後都只能保存在珍貴的一晚與幾幀照片,隨著不斷品味,不自覺跟著露齒一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