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26

會心--專訪捷克「微笑兒童民俗舞蹈團」

小記者謝雨霏
攝影師楊宜蓁
 今天(22)下午三點,我們前往外國團隊的休息室外,等待捷克「微笑兒童民俗舞蹈團」的專訪。一開始,他們帶著樂器出現,我們趕緊站起來迎接,結果--他們只是放東西到休息室,當下,那種被自己欺騙的感覺使我差點笑出來。後來兩位團員走出休息室,這次我們比較謹慎,看著他們坐下,表示是來接受採訪之後,我才緩緩將筆拿起……
 
 1978 年,「微笑兒童民俗舞蹈團(Children’s Folklore Dance Group Úsměv)」於希里西亞(Silesia)的奧帕瓦(Opava)成立,目前成員除團長和大提琴手,其餘都是八到十六歲的學生。「那要如何兼顧學生生活跟訓練呢?」我們很好奇多工負荷的壓力。團員 Michal Groda 說,他們彼此之間沒有住得很近,週一和週五會約好,在舞蹈團的發源地奧帕瓦練習,一天兩小時,一週四小時。這時我想,每週聚集的時間不長,團員都有基礎嗎?跟得上嗎?
 
 對此,他們說,選團員的標準是對自己所選的項目(歌唱、舞蹈、外型與揚琴相似的 Dulcimer 樂器等)有熱忱,就算毫無基礎,也可以慢慢培養。比如 21 日是捷克國家日,他們在寰宇廣場表演許多節目,不僅採用現場伴奏,還加入人聲;其中女聲出場就讓我覺得不可思議,像極了煙火施放的高音,忽地突起是如此驚人,讓走位彷彿受聲波擊中般急急變換。團員 Sofie Vítová 說,有人天生能發出這樣的聲音,若對這種聲音有興趣但無法發出,一樣可以訓練;不過她也打趣說,自己是沒有辦法發出這種聲音啦!
 
 我們後來談到參與童玩節期間有何感受?他們說很享受表演過程,雖然表演時很熱,但臺灣觀眾很熱情,從不吝惜掌聲,互動時都願意上臺。當他們提到「互動」時,我請教國家日那天,為何要選擇兩支舞蹈讓觀眾上臺,而不是一支舞或自己表演?他們說請觀眾參與是為了讓大家看表演時,不只坐在位子上,也要站起來動一動,接觸捷克傳統文化。就像他們觀看其他國家表演時,希望能看到該國內涵並參與其中,有一種融入的感覺。
 
 我心裡其實是有點感動的,現在許多人都在追求「新」,而捷克「微笑兒童民俗舞蹈團」反其道而行,呈現一種獨特風貌。我感受到的不僅是傳統文化,更是一種熱愛,不論何時何地,他們透過演奏、歌聲、舞步等自己熱愛的方式閃耀著,或許不像太陽那般燦亮,但絕對是溫暖的煦光。在家園,在人群,在異鄉,喚起我們最單純的心情。